IM电竞网站IM电竞网站IM电竞网站“愿充凤凰茶山客,不作杏花醉里仙”,是什么让诗人痴迷于茶还胜于酒?早在900多年前,单丛茶便在潮州广泛栽培并被进贡给当时的“宋茶”。单丛茶的茶香中散发着清新的花香,入口后耐人寻味的蜜香与后期回甘的清甜在味蕾中回荡,很难不让人爱上这款单株培植、“单丛”。“凤凰单丛”指的是来源于潮州凤凰山脉及其附近的单丛茶。另外,还有“岭头单丛”,原产于潮州凤凰山附近的饶平县岭头村而得名。“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两大单丛茶产区都获批为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除了在规模种植、科技种植、统一品牌等全产业链方面得到资金支持外,还得益于品牌底蕴的厚重吸引了多元化的茶业创业者回乡创业,带动当地乡村产业发展。课题组深入饶平岭头单丛茶产区,通过访谈当地茶叶的创业主体,总结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之路。
潮州饶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至2022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34839亩,产量19329吨,产值44.84亿元。县内茶区主要分布在浮滨、新塘、建饶、新丰、饶洋、东山、上饶、樟溪、汤溪、三饶镇等中北部区域,其中万亩以上的有浮滨、建饶和新塘镇。目前,全县共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0多家,涉茶人口20万人,其中茶农7万多人,茶农人均年收入超1.8万元。
潮州市饶平县茶叶产业园在2018年就成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浮滨、新塘等5个镇区,是饶平县茶叶产业的核心区域,亦是饶平茶产业茁壮发展的驱动力。纳入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的茶园面积达7.99万亩,实施主体10家,茶叶年产量达9691吨,产值23.09亿元,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37.01亿元)的62.39%。其中,浮滨、新塘等镇范围内连片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形成了规模化大型茶叶原料生产区。产业园还推广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设施和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县项目,园区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此外,还推动了坪溪茶旅观光体验区旅游通道、茶叶加工设施、产业融合、茶叶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茶品牌推广等综合性体系建设。
产业园依托产业专家团队推进农业科技与茶的融合优化,提升茶叶质量,与省农科院签订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科技支撑框架协议》。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团队、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团队、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等就生态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单丛茶标准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规划、茶园大数据库、茶叶溯源平合建设规划、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饶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生产、加工优质创新及成果转化”,“茶叶硒含量特征研究与产地认证”等项目,不断提高产业园科技水平。“国家良种‘岭头单丛’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兴记茶厂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合作,攻克了单丛红茶加工技术。
潮州是我国三大乌龙茶产区之一。“岭头单丛茶”先后被授予“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之一,荣获“中国名茶”、“单丛茶王”等称号。2019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浮滨镇兴农茶叶专业合作社举办“魅力茶区-饶平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摄影比赛活动,展现饶平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同时,还邀请广东电视合拍摄《饶平名茶“岭头单丛”一一蜜的芬芳开启盛世茶光》宣传片。作为产业园的省级龙头企业--宋凰公司,在高铁站、机场等开展品牌宣传,并在高铁专列进行产品推介;并举办了“2019年潮州岭头单丛茶(宋凰杯)质量评比大赛暨全民饮茶日”活动,吸引近千名游客参与。同时连续两年(2019-2020年)在深圳茶博会上设置饶平专馆,进一步打响“中国岭头单丛茶”及饶平县茶叶产业园知名度。
潮州依托古城和名人文化,形成了广东省内节假日游的网红旅游目的点,但目前在茶产业旅游方面的挖掘还不够深。据课题组访谈了解到,产业园将结合周边的绿岛山庄、双鬠娘山和坪溪等旅游资源,利用区位与基础优势,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全产业链升级,带动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建设坪溪茶旅观光体验区旅游通道、浮滨镇上社村观茶亭、茶园景观平台、茶文化游客中心等茶旅景点分布于茶园各个优选观览区,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线路,推进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年新增接待游客达18 万人次。特别疫情过去之后,“潮州单丛之旅”可以成为潮州继牌坊街、广济桥、开元寺、韩公祠等市区景点外有效的新兴亮点和游客分流路线。
产业园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与10251户农户建立了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紧密型40户、松散型4152户、辐射型6059户。通过收购茶青、务工就业和农技培训等方式带动贫困的帮扶户440户,每户年增收2000元-10000元不等。通过订单农业带动机制,将公司和农民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予农户专业培训技术、订单项目、销售对接等工作保障,有效搭建起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桥梁。到2021年,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792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8154元)的20.04%。
单丛茶与潮州功夫茶文化融为一体。当地的制茶工艺大师、品茶工艺大师等文化人士通过自身品牌和社会影响力,一方面,在全国通过参加会议节事宣传推广潮州功夫茶文化从而引出潮州单丛茶,另一方面,通过讲座、沙龙、周六日茶文化培训班等形式培养茶产业技术和文化传播人才,形成很好的非物质文化代际传承。如潮州的功夫茶非遗大师会定期在潮州当地的本科院校开设茶文化选修课,培育更大范围的深谙茶文化的本科生。这些工艺大师不一定从事单丛茶的种植和加工,但他们的品牌和营销网络是不可复制的优势,对单丛茶公关品牌的做大做强大有裨益。此外,茶艺大师可以对单丛茶溯源、标准、质量水平等提供专业意见,提升整个茶产区的产品品质。
饶平县浮滨镇兴农茶叶合作社是由当地茶叶管理部门的一位技术干部召集组织5位好友一同建立的农民合作社。这些技术干部的优势在于长期从事单丛的种植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既有技术经验又有管理经验。而且他们的种植面积不会特别大,也不是纯市场化追逐,所有出产的茶的质量和销售渠道都有一定的保证。这种当地农产区技术干部的“头雁”带动作用很明显,也容易取得小范围的成功,可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股分支力量。
饶平县永成茶叶公司的创办者是土生土长的饶平茶产区村民,30多年前就开始在饶平种茶、制茶。1991年因其技艺精湛在业界脱颖而出并当选当地国有茶厂厂长,1995年被聘赴梅州万亩茶园担任总制茶师。通过经验和资金的积累,于2011年创办成立永成茶叶公司并承包1600亩茶园。目前其茶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10多个国家并在国内外开展茶叶展览会。从当地茶厂衍生创业的企业家具有本土植根性,对行业的持续跟踪性,又具有核心技术,在茶叶产品质量上有保证,不足之处在于这批企业家在营销网络和品牌打造上,相比市场导向型企业家的网络构建和宣传意识有一定的差距。
多品美茶业刘老板是饶平农村人,毕业于广州985高校。从小就喜爱种茶的他,毕业后便怀揣着对茶的热爱、家乡情怀和所学的知识返乡创业,并在饶平岭头单丛产区的山地承包起两百亩茶园。从茶地的选址到翻新到种茶摘茶的每一环节,刘老板都无不亲自下地打理。敢爱敢拼的种茶精神,也让刘老板于2018年在广州拥有了自己的茶叶销售公司。目前刘老板经营的单丛茶实现从种植、加工、包装到销售全产业链覆盖。家乡饶平的茶园生产基地与五百公里外的广州市场线下销售店遥遥相对,每次刘老板亲自从茶园将茶叶装箱,驾车历经5个小时的路程运往广州店铺。车内承载着的不仅仅是一片片蜜香单丛叶子,而是刘老板这一代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返农村,从农村供城市这样一个主动求发展的梦想。
图:985高校返乡的创业青年,“二懂一爱”,既有城市营销网络又有家乡情怀。摄影:谭学轩
饶平县天竺茶业合作社位于岭头单丛主产区---饶平浮滨镇,合作社社长曾在深圳经营红酒生意,于2012年回乡成立合作社,带领社员种茶制茶,不久便注册了自有的茶叶品牌。合作社自有茶园达500亩,从农户流转的茶园有620亩,是从事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员年产茶叶总量6万多斤。2017年合作社除收购社员茶叶2万多斤外,还通过与农户签订茶叶购销协议,连结带动农户30户,向带动的农户收购茶叶1.8万斤。最近该合作社又在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设立十多个销售网点推广茶叶品牌。
这是部分特色农产区很大的优势,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粤东西北城市的茶叶批发市场或零售店铺的投资人通过溯源,向上游茶叶种植环节进军。这种产业链环节创业成功几率比跨行业回乡投资更容易成功。比如广州芳村茶博城的一些潮汕地区单丛茶叶批发商,通过多年的市场渠道积累和资本积累,会在潮州挑选属于自己的茶园基地,保障每一片茶叶都可以溯源。我们乡村振兴遇到的工商资本下乡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工商资本在投资地有没有家乡情怀以及有没有产业链条关系。如广州芳村茶博城之于潮州饶平单丛茶产区;顺德陈村花卉市场之于翁源兰花种植产区;东莞米业之于韶关曲江马坝油粘米产区等等。农产品下游打通之后,向产地种植环节进军成功率高,对农业区来说“跑路”风险也比较少。
饶平县大部分使用山坡地开垦种植茶叶。因岭头单丛生长所需的海拔及纬度较为苛刻,适合其茶树种植的土地更加有限;而且部分山坡地还被列入林地等生态红线保护范围;以及部分原有茶园受项目整治而被征用。一旦茶地种植不给予足够的保障,种植面积和产量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进一步拓展种植规模,更不足以供向全国进行销售和宣传。
图:“单丛香自苦寒来”,属于高山乌龙茶品种的单丛茶对种植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种植人力成本也较高。摄影:陈业宏
潮州单丛两大产区均未制订出台具体的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生态茶园的标准不够统一,规划建设相对落后,配套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省级茶叶产业园已取得一定成就和规模,但未涉及全产业链。茶叶科研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全县的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部分茶叶经营主体还存在实力偏弱、茶叶品质的标准不同等问题。流通到市面的单丛茶参差不齐,价格和品质较为散乱,消费者无法分辨“真假单丛茶”。
完善单丛茶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对流通市场的茶产品名称及主打茶叶香型品种进行规范管控,提高茶产品品牌辦识度和认可度,打造区域品牌。坚持标准化生产和分等级运营双向发力,对高山茶和中低山茶进行不同的等级制作管控,实施高端高山单丛茶以手工制造为主,中低山茶产品以机械化、规模化、批量化一体发展策略,制定推广统一的制茶标准制度。在镇一级建设茶叶集散中心,配备专门的检测系统和人员根据统一的收购标准对微小型茶企和农散户自家种的茶叶进行检测,对符合中心收购标准的茶叶可进入集散中心,并扩大农散户及微小型茶企的销售渠道和收益。同时农户还可以与其签订保底协议,不完全根据对市场价格行情的涨跌进行绝对的定价,给予农民一个收购保障。以此来使单丛茶源头具有规范性和标准化,不断提升产品效益。加快低产生态茶园标准化改造和茶区进山道路、排灌沟渠、电网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茶区茶园生产运营条件。建设集交易大厅、会展中心、商务洽谈、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规模化、品牌化茶叶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秩序。
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门、县茶叶行业协会专家团队作用,依托县技工学校、县茶叶产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通过《扬帆计划》、《高素质茶农培育》、《新型职业茶农培训》、《田间学校》等形式,培育一批高素质茶叶专技人才。制订企业科技创新奖补政策,积极鼓励引导茶企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融合茶产业“数字化”提高产业链发展效益。深入与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建设智能化生产线、茶园大数据库、茶叶溯源平台等,提升全县茶产业数字化水平,从而助力茶叶供应端的高效生产和品质保障。
一是,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统筹“凤凰单丛”和“岭头单丛”两个农产区区域品牌,避免无序竞争或品牌的重复投入。采用母品牌“潮州单丛”,子品牌“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的统一资金投入和统一宣传模式。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凝聚全市龙头茶企力量,组建“潮州茶企对外宣介团”IM电竞网站,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种农业博览会、展会,不断提高单丛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在政策方面,制订茶产品出口扶持奖补政策,以此有效鼓励茶企将单丛茶推广至国际茶叶市场,拓宽单丛茶国际销路。二是,加大茶企品牌质量管控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粤字号”农业品牌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走好品牌强农、品牌富农发展之路。三是,完善茶叶溯源管理体系,落实各类茶叶产品录入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合,保证茶叶溯源可寻。四是,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茶饮机构开展单丛主题茶饮连锁体系构建,在消费终端提升单丛的曝光率和附加值。五是,实行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以产业园为核心,整合凤凰山茶旅走廊浮滨坪溪文旅项目,串联绿岛山庄、双馨娘山、坪溪茶区和西岩山等周边旅游资源,组合形成“茶友会”“茶园观光游”“茶艺体验”等茶旅产品。六是,引进专业研学运营企业,实现农业+教育+文旅的有机结合,打造独具潮州单丛农产区特色的茶文化传播品牌。七是,依托“电商服务站”、“‘E网兴农’农村电商示范站”、“益农信息社”、“助农服务平合”等各类电商平台资源,加快发展网络直播带货、短视频推介产品等互联网销售模式,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谭学轩: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陆剑宝: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出站,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粤博士助农”平台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