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自今,爱茶之人层出不穷。有人穷其一生,为茶书立说;有人爱茶成痴,留下千古名诗;有人精通茶道,兴全民斗茶之风......
他们爱茶有道,喝茶也钻研茶,弘扬茶文化,可谓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茶界大佬”了,今天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
IM电竞app下载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世人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茶之于陆羽,在他才19岁时立志于研究茶事。“安史之乱”后,陆羽一路考察茶事,辗转来到江南的舒州、湖州,当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定居于此,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IM电竞网站,阖门著述《茶经》。
即使后来当朝皇帝赏识他,欲封官于他,陆羽还是放弃了,退回苕溪之畔著书。《全唐诗》载有陆羽的著名诗篇《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城下来。”足以表明他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
所以,究其一生,陆羽是为茶而生的,也是为茶而活的。喝茶,于别人,是饭后闲暇的消遣,于他是使命,也是归宿。千载一“圣”,“茶圣”的称号是世人对他的最高赞誉,更是对其一生的高度浓缩——他的生命只剩下茶了。
卢仝,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一生爱茶成癖,他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期间,著有与茶圣陆羽所作《茶经》齐名的《茶谱》,可惜已佚失。
不过,卢仝还有一曲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及《七碗茶歌》。这首诗歌后来流传到了日本,对日本茶道也有深远的影响,日本茶道将卢仝的《七碗茶歌》归纳总结为七个境界,分别是“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以及清风生”。
《七碗茶歌》的问世,对于传播饮茶的好处,使饮茶风气普及到民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宋徽宗赵佶可谓是茶痴,他以皇帝之尊,编著了《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御笔作茶书,这在我国历代帝王中是仅有的一个。
《大观茶论》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点、监品,从烹茶的水、具、火到色、香、味,以及宋朝主流的点茶之法,藏焙之要,无所不及,都一一作了记述,有的至今尚有借鉴和研究价值。
所著书中记载到:“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这是宋徽宗亲自督造的茶中的艺术品——“北苑龙焙”龙团凤饼。茶饼上印着凸凹的龙凤纹饰,是用福建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的茶芽压印而成。
此外,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宋徽宗还下诏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如玉清庆云、瑞云翔龙、浴雪呈祥等。
北宋名茶蔡襄是当时文坛四大家之一,嗜茶的他也称得上是一位茶学家,尤其对福建的茶业有过重要的贡献。
蔡襄在福建任职期间,随时留意农桑,如在泉州任太守时亲笔写下《荔枝谱》,在任福建转运使时,著有《茶录》。《茶录》虽仅千言,却很有名,其分“茶论”和“论器”两篇。
在“茶论”中,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作了精到而简洁的论述;在“论器”中,对制茶用器和烹茶用具的选择使用,均有独到见解。
此外,宋代的龙凤团茶,有“始于丁谓,成于蔡囊”之说。制小龙凤团茶是蔡襄在茶叶采造上的一个创举。当时赞美之声不绝,熊蕃有《御苑采茶歌》云:“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这位庆历年间的“仙官”即指蔡襄。
爱茶皇帝无独有偶,清朝乾隆皇帝一生以茶为伴,潜心研究茶品、产地、采摘、冲泡、用水、器皿等各种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饮茶心得都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至今仍为世人吟诵不绝IM电竞网站。
乾隆爷留下江南邂逅了西湖龙井,在《观采茶作歌》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足见其对炒茶的火功掌握之精妙,堪称行家。一共写下32首赞美龙井茶的诗,成就了龙井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历代善品茶者都注重“择水”,乾隆亦然,当时他特制一个银斗,精量全国名泉的轻重,据以评定优劣。爱茶成痴的乾隆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
相传乾隆皇帝年迈禅位时,朝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奏本挽留他继续执政,他不为所动,端品一杯茶回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于是,一世明君为嗜好摆烂,退位后专设“焙茶坞”,悠闲品茶。
爱茶也研茶,历史上的这些“茶界大佬”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茶友们还知道其他大佬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