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销售工作总结十篇IM电竞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3-08-02 04:31:34

  茶叶是一种大众消费品,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饮用传统。时至今日,茶叶在国内的市场逐年扩大,茶叶早就进入到城乡各个阶层家庭中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日常消费品。对于这种消费群体十分广泛的商品,它拥有相当成熟的销售终端,而随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现有销售终端显然不能很好满足人们对茶叶的便捷消费需求。茶叶自动售货机能很好地适应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

  我国茶区广阔,茶叶种质资源丰富,生产的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各大类茶中又细分为很多小类。我国茶产品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茶产品本身特性差异,如:茶叶外形、色泽、口感、质量等级等,还表现在茶叶的包装、品牌、服务以及产品不同消费区域和消费人群等,因此我国茶产品差异化非常显著,从而导致市场细分及各类茶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同。

  近十年来中国国内茶叶市场总体呈现产销两旺的增长态势,总消费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10.3%,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国际茶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茶叶消费量达到95.7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5.5%。根据2010年产销数据及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消费量在1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4.9%。与总量相对应,近年中国人均消费量也呈稳步增长态势,是全球人均茶叶消费增幅最大的国家。据国家贸易中心统计,2007~2009年3年平均消费量为0.66千克/(年*人),2008~2010年3年约达0.75千克/(年*人)①。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对茶叶的消费越来越向方便、健康、经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第一,茶饮料快速发展。第二,袋泡茶市场看好。第三,速溶茶市场开始启动。第四,茶多酚市场快速发展②。

  茶饮料、速溶茶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茶叶的传统消费方式,使饮茶不受传统冲泡条件的限制;在口味上,也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扩大了消费群体,消费量得以增加。促进了茶叶产业链的延伸。可以看见中国茶叶传统消费观念在改变,消费方式随着消费群体观念的变化也在变化。总体来说,中老年消费数量大于青年消费数量。中老年消费者以传统泡茶为主,青年消费者以现代泡饮便捷型茶类为主。

  我国华南地区以乌龙茶为主,华中地区以绿茶为主,华北地区以花茶为主,也有各类茶兼而有之的地区。从近年来茶叶消费变化看,绿茶增长仍是主流,特别是华北市场,绿茶消费大幅上升,红茶下降,深加工产品(软饮料、速溶茶、冰茶、药物茶)消费上升。同时,乌龙茶特别是铁观音的消费快速增长。各类茶叶中,名优茶是消费的主流,同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已大范围受到市场追捧。

  普通消费者主要通过茶叶专卖店、超市大卖场、茶馆休闲场所、网上茶叶商店等购买茶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生活的繁忙运行,这些消费终端对上班族、学生族,以经常出差的人来说会占用更多的时间成本。因而这些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茶叶专卖店经营各种高档茶叶产品,产品组合多样,有各种小包装茶、品牌茶、礼品茶、散装茶。同时销售茶企的各类茶叶。国内较为有名气的茶叶专卖店有天福茗茶、八马、大益专营店。茶叶消费者通过茶叶专卖店,可以向店内的销售人员了解到有关于茶叶的相关知识和茶叶的饮用知识,可以得到茶艺表演、试饮等服务。其不足之处在于:茶叶专卖店存在的不足在于它的便利性不够。茶叶专卖店多处于闹市街道、店铺,有茶叶消费需求的人需要出门到茶叶专卖店内才能够买茶,此时,购茶成本就会增加。

  超市、便利店渠道的特点主要就在于其“便利性”,表现为:(1)购茶的便利性,消费者进入就可以即时性消费,满足小容量,急需性等要求;(2)时间的便利性,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3)服务的便利性,很多商超、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超市和便利店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茶叶商品的质量保证取决于适合的温度、湿度、光照,对于绿茶来说就更为重要,超市、便利店里的茶叶都是通过货柜摆放进行售卖,对茶叶的质量保证就没办法得到切确保障。

  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天地小,茶叶市场大。在饮茶休闲场所的消费者,是享受这些场所所营造的“喝功夫茶”的一种慢节奏的环境氛围,所以,这些渠道针对的都是“耗时间”的消费者。这种方式的特点是:(1)主要针对商务人士、高收入高品位的品茶爱好者,所销售的茶叶产品也是优良茶叶,茶叶产品组合较多,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多种选择。(2)对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及茶叶消费市场的扩大起到推动作用。(3)三线城市和一些少偏远的地方的饮茶休闲场所茶叶质量一般,品类少,价格低,针对低收入的中老年消费者。

  从茶馆的特点可以发现其中对茶叶消费扩大存在一定的限制:(1)对于一线城市的普通居民来,说饮茶休闲场所消费过高。而一线城市的高收入并且可支配收入是少数,饮茶休闲场所不是产生快速利润和高利润空间的理想手段。(2)对于三线城市的茶馆等娱乐休闲场所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空间。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了一大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建起网上茶叶商店,在网上购买茶叶,极大提高了茶叶消费的便利性。但是网上购买也存在着这样的不足:(1)时间成本加大。对于跨地区的茶叶消费,消费者网上购买到茶叶之后,至少得等10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够拿到茶叶;(2)茶叶质量保障风险加大。网上购买茶叶之后,茶叶进入流通环节,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可能对茶叶造成质量上面的影响。

  综合以上几种现有的茶叶销售终端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销售终端没办法满足茶叶消费者对茶叶快捷获取的消费需求,因而推出一种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茶叶消费方式变得十分有必要。本调研小组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茶叶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模式的设想。

  针对现有茶叶销售终端的缺点,这款茶叶自动售货机应有以下特点:(1)冷柜制冷,最大化保证了茶叶的新鲜及品质,尤其是对绿茶类产品。(2)售货机占有独立空间,拥有鲜亮的颜色和美观的设计,这样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3)购买时用点击取货的方式,这样就增加了消费者方便快捷的购买体验。(4)售货机上方有LED显示屏,有利于产品信息、品牌的信息、企业信息及茶文化的传播。(5)茶叶产品的销售数据的回馈速度快,及时的一手信息有利于货物的及时调配及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6)可放置于学校教学楼、都市写字楼、居民小区楼下,大型超市、车站、飞机场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

  自动售货机在中国国内已经发展很多年,消费者对快消品如瓶装饮料、小包装饼干、面包以及其他食品通过自动售货机进行购买已经十分熟悉。但是通过茶叶自动售货机购买茶叶的方式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国内消费者接受茶叶自动售货机,有必要进行茶叶自动售货机的可行性探索。

  可行性(Feasibility)指对过程、设计、程序或计划能否在所要求的时间范围内成功完成的确定。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该探索主要针对茶叶消费市场进行,向茶叶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针对茶叶消费者,本小组共分发了600张调查问卷,选择性的在中青年以上人群中以随机的方式发放。200张通过网上问卷调查,400张分别是在超市门口150张、小区100张、车站100张、学校图书馆50张。回收率分别为:100%、84%、93%、89%及98%。总回收率为:92.83%。在被调查的557名人中,其不消费茶叶人数为161人,占29%,其余的71%的人是消费茶叶的;在消费的人群中有21%喝原叶绿茶、39%喝原叶乌龙茶其余40%的人喝其他入袋泡茶、花草茶等;其中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抵挡消费人群、50~200元的中档消费人群及200元以上的高消费人群分别为:31%、51%及18%;有12%的人经常超市或网购茶叶、35%的人有过超市或网购茶叶、53%的人很少在超市或网上买过茶叶;选择愿意从茶叶自动售货机中购买茶叶的有28%的人、32%的人要看情况(主要是看品牌),而有更多的将近40%的人不愿意从中购买。

  针对茶叶商,本小组采用了访谈法进行调查。在接受访谈调查的10位茶商当中,接受茶叶自动售货机模式的茶商只有1位,占受调查人数的10%,不接受该模式的有9位,占比90%,不接受自动售货机售卖茶叶的原因更多的在对茶叶自动售货机利润回报不看好,从茶叶和自动售货机的结合与消费者对茶叶现有的购买习惯上看,培养消费者用自动售货机购买茶叶投入成本较大。

  从本调研小组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茶叶消费者和茶叶商家对茶叶自动售货机持不接受态度,综合问卷中不接受的理由我们可以对茶叶自动售货机难以实行有以下总结:

  (1)茶叶的角度。茶叶在中国茶叶消费中,特别是现代营销手段对茶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影响,只有在特定销售点销售的茶叶才会被茶叶消费者所认同,所以消费者只会在他们观念中熟悉的地方消费茶叶。

  (2)自动售货机在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角度。自动售货机通常只会销售小包装的即食产品,这些即食产品价格便宜,消费周期极短,而茶叶作为饮用消费品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中地位高于且消费周期大大长于普通的即购即食的商品,将茶叶放在自动售货机中销售中降低了茶叶在消费者心中的档次和质量。

  (3)茶叶销售商的角度。茶叶销售商拥有成熟的茶叶销售模式,他们对现有销售终端的销售程序十分熟悉,对茶叶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方式并不熟悉,对茶叶消费者的使用新的消费习惯的投入和茶叶较长的消费周期使得茶叶销售商成本加大。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其产茶、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晋时期,曾创造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唐宋时期,浮梁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曾留下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千古名句,把唐代浮梁茶叶经营的盛况扬名于世。改革开放后,浮梁茶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按照“生产发展、品牌统一、资源共享、市场有序、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连续五年实施了整合资金支持茶业发展的措施,全县茶园基础、加工能力、品牌提升、市场拓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以“浮梁茶”证明商标为主品牌,企业产品商标为特色的双牌运行模式。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8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0.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3万亩,良种率达39.6%。茶农总户数1.5万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2年总产量达到5162吨,同比增长20%,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48.70%,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茶叶综合产值6.4亿元。现有各类茶叶企业6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茶叶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茶叶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全县已注册企业产品商标38枚,注册证明商标1枚,等级地理保护标志2枚。浮梁县先后获得“中国红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部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茶产品先后获得“江西省名牌农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称号。

  茶树品种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品质,进而影响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水平。2012年,浮梁县有茶园总面积10.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3万亩,良种率仅达39.6%。2012年浮梁茶叶总产5162吨,其中名优茶只有980吨,名优茶比重低,高端市场难以拓展,不利于产业长久的发展。

  浮梁茶企中,生产规模小,主要生产模式为“茶农”、“茶厂+农户”,只有少数企业是“公司基地”的模式。“茶农”、“茶厂+农户”的生产模式,单元规模不大,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低下,不仅导致单产低,而且茶品质难以保证高优。生产规模的限制,致使大部分企业的年销售收入都不足500万元。

  首先缺乏统一的、有影响力、管理规范的茶叶销售市场。虽然在西湖、浮东、瑶里已经建立了三个产地交易市场,但是在县城、市区只有少数几家茶叶公司的销售门店,未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销售网店零散且互不沟通,难以形成销售大势。其次,“以产定销”,与市场相脱离。浮梁茶叶存在着“茶区生产、加工什么茶叶,就卖什么茶叶”的问题。在茶叶生产上存在着“重春茶,轻夏、秋茶”的现象,从而在销售上出现“单季生产,单季销售”的局面。再次,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效益不佳。“好茶在浮梁”,但是如没有宣传,再优质的茶如果没有知名度,无人知晓,销售状况肯定难以理想,更不可能成为名牌。另外,营销人员有700人,但是专门的营销人员少,学茶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影响力茶业的市场开拓力。

  一是机械化水平不够。浮梁茶叶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存在大量的专业合作社和茶农散户,他们的加工方式陈旧、加工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茶叶资源浪费较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不足,精制加工企业只有3家。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据浮梁县茶业局提供的资料,全县现有茶技干部144余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69人,人才结构不合理,出现初级人才相对较多,高级人才奇缺的状况。技术的落后以及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茶叶科技含量低。

  随着市场的发展,不仅各种茶产品迅速发展,如速溶茶、液态茶、保健茶、袋泡茶等;其他各类饮料抢夺着市场,如矿泉水、可乐、果汁等。从浮梁茶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研究设计、原料种植、生产加工环节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渠道批发、终端零售环节仍然薄弱,导致产品难以与市场对接。

  茶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产业,有一定的弱质性,不仅需要稳定的财政投入,还需要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各级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并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促进浮梁茶业的发展。要说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茶业产业的发展,那么政府宏观调控则是那只看得见的手,成为推动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茶叶要实现产业化,要向现代化转型,就必须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对一些前景较好、效益突出,有市场、守信用的规模以上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

  (1)目前,浮梁茶业深加工能力较弱,各类茶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无法适应各类消费者的要求。各茶企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进行茶叶深加工,开发茶叶的易饮和保健功能,研发各类茶饮料和茶保健品,有效解决中低档茶的销路问题,并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机械化、清洁化生产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采摘、加工到包装销售各个环节,都要保证茶叶符合食品的生产要求,必须克服分散生产加工,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生产技术指导,以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2)全县当前茶叶人才的组成情况,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技术人员结构失调,而营销人员单纯在销售,缺乏市场分析能力。人才培养形式有很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从学校挑选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茶叶局、各茶企进行茶业管理,解决管理粗放、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二是返聘一些已经退休但是身体状况不错的老技术专家,指导生产,并帮扶年轻人进行茶叶生产加工;三是对现在从事茶叶工作的职工、技术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能,解决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挑选茶叶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进行茶文化方面的推广、茶产品的研发等,并推广普及新技术。五、引进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并对其进行茶叶知识的相关培训,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线.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浮梁茶区域品牌经近几年的升级打造,在国内部分市场虽然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其旗下的产品市场开拓与占有能力,提升品牌的办法不多,品牌宣传的力度不够,投入较少,联动机制尚弱,制约了“浮梁茶”品牌对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的提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重大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浮梁茶品牌影响力,力争在全国百家区域公用品牌在市场价值评估中进入前列;二是通过报纸、广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以县茶叶协会、县整合资办和县农发办联合建设开通“浮梁茶”网推进浮梁茶品牌的宣传;三是在浮梁茶销区市场江苏常熟等国内地域及外国进行浮梁茶推介会,进一步扩大浮梁茶销售份额,四是启动《浮梁红茶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并且建立“浮梁茶质量体系档案资料”为宣传浮梁茶提供科学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产业发展最直接的手段,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首先改造老化、低产茶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是茶园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进无性系良种茶树,有利于实行茶业机械化,利于初制工艺规范化,有利于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其次,调整产品定位,将名优茶大众化、大宗茶优质化。目前,浮梁茶产品存在名优茶高端、奢侈化,大宗茶低端化的现象,导致无法满足茶产品消费市场各阶层消费群体的需求。尤其2013年以来,礼品茶市场销售不景气,受节约型社会风气的影响,更要突出大众消费,适应市场需求。浮梁茶应根据目前市场消费需求细分目标市场,调整茶产品的组成结构,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再次,要正确引领茶农、茶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春、夏、秋三季采茶四季生产加工,延长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扩大规模,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浮梁茶叶生产存在着“重春茶,轻夏、秋茶”的现象,致使茶叶资源浪费,产品产出率低、规模小,严重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按照茶树的生长和生理特性,茶树年可采轮次均达4次。而且适时采摘是科学化刮泥茶园的基本要求。

  福建平和人叶济德和他的助理在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匆匆走进来了,此时,春茶节的活动即将结束,人群正在散去,春色满园,人声摇曳。简单的寒暄之后,他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后来,在多次的交流并且成为朋友之后,我们才知道,叶济德和他率领的九峰茗茶团队的大部分骨干,每天的时间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而就在2012年的这个春天,他刚刚带着一行人考察了北京的市场,在短短的几天里,将设计中要走的地方全都走了一遍。

  再后来,在一次闲谈中,我们问叶济德,假如现在有一个职业的数据采集公司,想要向您和您的企业提供市场数据的服务,您会接受吗?

  不,茶的市场只有自己亲自走,才能知道。中国的茶产业并不成熟,所以,在这个阶段,茶企只能依靠自身团队的一路行走,才敢做出自己的决策和判断。叶济德如是说。

  那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九峰茗茶在过去那个春天,经过亲身实地的考察和深思熟虑的布局之后,都做了哪些决策吧。

  北京,一向被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销区。从高档贡茶的风靡与流行到茉莉花茶的百姓滋味,老北京人对茶的偏爱早已经写进了骨子里。现在,北京人的喝茶习惯已然发生微妙变化:普通百姓的“口儿”高了,喝茶时对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调查显示,去年,京城有名的五家老字号企业年销茶叶将近两万吨,如果再加上遍布京城的茶馆和马连道近千家茶商的销量,保守估计得有三万多吨,销售额超过40亿元。据了解,这十年来,老百姓选择的茶叶品种也越来越多。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银骏眉、水仙、肉桂等名品、新品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目前,中国各大茶业品牌都将北京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市场,其中天福茗茶、华祥苑、八马、春伦、日春等知名品牌先期已经大力进驻。

  然而,九峰茗茶此次的北上却和那些品牌企业稍显不同,如果说和九峰茗茶同样来自南方的一些品牌茶企只是将自己的形象店开到了北京,那么九峰茗茶却是一种战略意义上的全面转移。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叶济德本人的举家北上。2013年初春,他将妻儿老小全都接到北京,还将女儿安排到了附近的小学就读。九峰茗茶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军队,而这些蛛丝马迹的生活细节,可见出其主帅叶济德出征北京的信心和决心。

  对此,叶济德说:“福建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品种多,茶企多,人口少,必须走出来。而且,我觉得北京确实是值得一来,因为这里很有高度。北京市场很大,3000万人口的基数,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消费水平等等,这都是吸引我们从福建到此一搏的主要原因。”

  2012年11月,九峰茗茶位于八闽宾馆的茉莉红茶馆顺利开业,成为其向北京人展示九峰茗茶的一大窗口。八闽宾馆是福建省驻京办所在地,是联系福建和京城的天然纽带,极大地提高了九峰茗茶的品牌的高度,可以很好地在未来实现经营上的联动。

  这所投资500万打造的茉莉红茶馆装修清雅,古朴大方,是九峰品牌实力的展示,也是品牌文化内涵的展示。2012年11月5日,九峰茗茶・北京茉莉红茶馆开业典礼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国学大师文怀沙亲自为茉莉红茶馆题写馆名,而这也是对九峰茗茶会馆内部品质的最好体现。

  九峰茗茶团队说:此举让九峰撬动了其在业界的影响力,此前的充分论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和回报。

  好的产品始终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在产品上,九峰茗茶要打组合拳。目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峰茗茶已经沉淀出几款好的产品。一个是89°茉莉红,已经进入老字号吴裕泰的卖场,受到了北京顾客,包括很多国外友人的欢迎;一个是金线莲,此茶是保健类茶,它覆盖的是一个小众群体;今年,九峰茗茶主推的是“一冠难求”系列产品,就是岩茶体系里的经典老枞水仙。

  老枞水仙是国家良种,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岩茶市场上,还缺乏做得特别响亮的子品牌。此次九峰茗茶并没有选择使用岩茶最为人所知的“大红袍”品名,而选择了老枞水仙的概念,就是为了让这款产品像当年的89°茉莉红一样,打上属于九峰茗茶自己的烙印。另外,武夷岩茶具备高端流行的潜质,九峰茗茶希望以此茶为突破,在市场上留下更加响亮的声音。

  在这里,“冠”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冠军的“冠”,大家都知道九峰茗茶的形象代言人是和,因而一“冠”难求。以此为品名的茶叶定价最高,是老枞水仙里的高端产品。第二个是“贯”字,一贯难求,这代表一种做事的风格,一种严谨认真的品质特征。第三个是铝罐的“罐”,这个“罐”是大众消费,会在市场上进行大面积的覆盖。

  在九峰茗茶关于老枞水仙的一系列产品里,有一张最大的王牌,那就是陈郁榕老师。陈郁榕,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站原站长,著名的乌龙茶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在茶业界,陈郁榕老师有口皆碑,她认真严谨,踏实真诚。目前,在一贯难求的系列产品中,每一罐里都有陈郁榕老师亲笔签名的产品品质保证书。可以说,九峰茗茶要用自己的诚恳,也要用陈郁榕老师的诚恳征服南北的茶客们。

  经过一年的初步考察与磨合,九峰茗茶战舰在征战全国市场的大幕拉开之前,确立了新的组织架构。

  分管市场管理中心、销售管理中心、生产研发中心和茶学院,在董事长兼总裁不在总部期间,在授权范围内其开展工作。

  曾任某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一职,多年财务管理经验,熟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善于整合资源,对项目的财务分析及企业营运流程有深入的认识。

  曾就职于某上市公司任总裁助理兼行政人资总监一职,具有全面、坚实的企业战略、营运、行政和人力资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协助总裁开展协调工作,并负责经营管理中心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

  国内资深营销实战培训师、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对茶产业有深入的了解,有丰富的市场运作、培训管理等经验。

  负责市场管理中心和茶学院日常运作和管理工作,2013年茶学院重心为建好内训模块和培训师队伍,内训功能和在福州培训的组织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承担,2014年后工作重心为完善茶学院工作。

  曾任国内某知名茶企常务副总,有丰富的营销管理、高效的销售团队打造等实战经验,对连锁企业营销有独到见解。

  曾任国内某知名茶企副总,茶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在生产研发、品质管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

  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中的慢消品,迄今为止并未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鉴于此,茶行业精准的营销推广需要准确贴合市场以促新发展。当前茶叶流通领域渠道终端呈现出两种景象:一是自主经营的零售店面相对较多,这自然与品牌茶的精准营销存在差距;一是各品牌管理下的系统,对消费者来说产品品质规范且质量有保障,但是茶文化周边产品诸如茶宠、名壶等品类始终相对缺失,也不能成为茶经营结合茶文化进行品牌营销推广的健全模式。加之中国市场辽阔,市场层级较多,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市场都要庞大、复杂,因此中国茶界亟待需要专事于渠道建设,专精于营销推广,以规范化的标准复制的范例样本做成渠道终端店品牌管理体系。

  有鉴于此,九峰茗茶目前正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与各地的经销商组织联销体,真正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实现多元化发展。

  特许加盟:很多人认为,茶叶的销售加盟模式就像其他行业的品牌加盟店一样,可以像傻瓜机一样进行简单复制。但是其实,茶叶是一种特殊商品,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好的社会交际能力。首先,茶叶店的店长需要有人脉,需要懂得茶叶品鉴,需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这个环节上,九峰茗茶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对于加盟店的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过去的一年里,九峰茗茶的加盟原则是控制节奏,有计划、有目的、有质量地在各地复制自己的形象加盟店。目前,九峰茗茶的全国店已经有300多家。

  进驻商超:目前,九峰茗茶正在和山西某知名商超连锁企业进行谈判,九峰茗茶大举进驻商超已经指日可待。

  进驻其他品牌企业:以九峰茉莉红为代表的九峰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吴裕泰等大型知名连锁茶业企业。这是对九峰销售渠道的另一种拓展和尝试。

  进驻高端会所:目前,九峰茗茶已经成功进入北京露雨轩、中国民生银行香山会所、中国国电接待中心、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等高端会所。这些高端会所不仅是九峰产品最好的展示中心,提升了九峰茗茶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是九峰茗茶的销售最前沿。

  1.1茶叶企业总量不断扩大。2016年,全县拥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28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个。各企业茶叶销售总量达6813吨,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81.3%,销售产值达8.67亿元,占全县茶叶总产值的86.4%,分别比上年增长26.5%和24.4%。1.2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扶优扶强,全县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茶叶龙头企业。截止2016年底,建成规模以上茶叶重点企业39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总投资额达6.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2.76亿元,年加工能力7000吨,年销售总收入达8.6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家,销售收入三千万元的企业5家,销售收入两千万元的企业5家。特别是近年来,保健茶生产线建设、茶叶有效成分提取、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建设等一批茶叶重点项目的陆续实施,标志着该县茶叶加工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茶叶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显著增强。1.3茶叶加工业框架体系逐步建立。近年来,该县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围绕茶叶新品种研发、新工艺引进做文章,实施多元化深度开发,延伸茶叶产业链,提升茶业综合效益,初步形成了产品类别齐全、加工层次多样的茶产品加工体系。除生产加工名优绿茶外,积极研发具有西乡地方特色的红茶、黑茶新品,投放市场后,反响良好;建成秦自然、东裕茶多酚提取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丰富了茶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茶叶在深加工领域的新突破。1.4茶叶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切实加快茶叶标准化建设工作步伐,提高茶叶生产加工水平,提升茶叶质量,从2015年开始,该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引进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引进名优茶、炒青绿茶清洁化连续生产线万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陕南绿茶、鹏翔通过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茶认证,认证面积2386.5亩,在全市茶叶行业尚属首家,使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超过4万亩。17个茶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大部分企业均已取得QS认证标志。午子绿茶、东裕茶业、鹏翔茶业等企业先后获得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在国内外各大茶产品展示和质量评比活动中取得佳绩,在宣传推介西乡茶叶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效益。1.5茶叶销售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以“龙头”为带动,各茶叶企业一手抓生产加工水平的提高,一手抓外销市场的拓展,通过工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凭借精美的包装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县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除在国内各大中城市销售外,还出口至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部分茶叶企业还被铁路、交通、旅游、航空航天等部门和单位系统指定为绿茶定点采购单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县茶产品销售总量中有近6成都销往了外省,其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重庆等国内一线城市的销售份额较往年有所增加。

  2.1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全县发展各类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28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户,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示范带动能力较弱,辐射影响仍然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除了午子绿茶公司以外,还没有产值过亿元的茶叶加工企业。茶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资源缺乏,综合实力不强,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辐射能力和基地建设带动能力。2.2茶叶原料基地基础薄弱,产量低。目前,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总面积的32%,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机械化采摘条件尚不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茶叶采摘人力不足,劳力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茶树鲜叶不能及时按标准全部采收而浪费,影响了产量和收益,成为制约茶叶企业在生产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2.3茶叶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制约茶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县内的30余家龙头企业,除部分已参与和通过ISO9001、14000国际质量、环境体系及绿色食品、有机茶等系列茶叶标准化认证工作,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茶叶标准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强,难以形成一套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从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标准化工作整体开展情况来看,企业标准化工作步伐较为缓慢,有待加强提高。同时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茶叶生产和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较低。2.4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茶叶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20余个,陕西省著名商标10个,仅有全国驰名商标1个。茶叶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市场开拓与促销不够,大多数茶企业由于缺少专业营销管理人员,品牌创建缺乏长远规划,品牌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不大,形式单一,品牌虽多但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少,茶叶品牌建设亟待加强。2.5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延伸产品较少。仅限于采摘、加工销售,产业链条较短,茶叶深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茶叶产品形态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2.6品牌保护与开发亟待加强。“午子仙毫”是该县的“金字招牌”,历经数年打造。2007年,汉中市政府将全市名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但目前市场上一些经销企业不惜牺牲西乡茶叶质量信誉,用外地茶假冒“午子仙毫”、“汉中仙毫”茶进行销售,极大地损害了西乡名茶品牌的声誉,对西乡茶产业发展极为不利。西乡茶叶品牌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连云港云雾茶的品牌较多,各自为阵,每种品牌的云雾茶的销售状况也各不相同。但从连云港云雾茶的整体产业角度分析,其销售总体现状如下。

  (一)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情况1.销售额据调查估算,连云港云雾茶茶叶年生产总量可达346吨,但年销售收入却不及年产值的二分之一。以云台山为例,云台山云雾茶的年产量约8万公斤,年产值大约2000万元,但是年销售收入仅900万左右。2014年,由于天气等原因,云雾茶春茶采摘大大早于上年,春茶质量和产量也是大好,因而导致了市场上春茶供应较多,销售商纷纷调低了价格应对这种状况。据调查,2014年云雾茶产量大概增加10%,但价格由上年的4000元左右一公斤下降到1600~2400元一公斤,下降了三四成。因此通过估算2014年年销售额仅1000万元左右。2.销售区域目前,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区域基本上是以连云港本地为主,尤其依赖于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的消费群体,但是连云港销售区域的市场容量及潜力并非很乐观。本地销售区域的销售网点的分布密集程度也较低,只在三个区有为数不多的店铺以及在各大超市柜台的销售,县乡区域的销售门店更是寥寥无几。3.市场份额由于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主要以连云港本地为主,据调查统计,省内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仅占2.6%左右,在国内更是鲜有人知。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茶商进驻连云港,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本地云雾茶的市场份额。

  (二)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环境1.政治环境多年来,连云港政府一直通过政府内销的方式支持本土云雾茶的产业发展,云雾茶的销售也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消费。但自从八项规定以来,“三公消费”受到限制,政府消费大幅下降,高档茶的销售遇到了瓶颈。2.竞争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绿茶品牌进军连云港市场,例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其他的茶种也蜂拥而至,像红茶、白茶、大麦茶、花茶等;另外,茶叶的各种替代品,类似咖啡、茶饮料也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连云港云雾茶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

  (三)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渠道目前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种,分别为:1.直接销售渠道每年,各大茶林公司都会向本地政府直销大批量的高档云雾茶;此外几家茶林公司也设置了直营店。例如,花果山牌云雾茶在花果山景区开设了直营店,向游客推介云雾茶,宿城云雾茶也在云台山景区开设了直营店。2.间接销售渠道间接销售渠道的主要模式为生产商(茶林公司)———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另外,茶林公司也会跳过批发商直接向零售商提供云雾茶。其中,零售商主要是以开设店铺的个体户、经营茶楼的商家以及各大超市设置柜台销售云雾茶的商家等形式存在。

  面对如今茶行业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和竞争环境,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很容易被同质化,只有靠销售渠道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的竞争力。然而,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渠道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渠道宽度过窄渠道的宽度由每一层级渠道中间商的数量的多少来决定。连云港市云雾茶的销售渠道宽度过于狭窄,一方面以本地市场为主,省内、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低,分销的广度不够,中间商数量过少,导致市场开拓不足。另一方面,连云港云雾茶的销售过度依赖高端消费,尤其依赖于政府的高端消费,目标市场范围小,市场覆盖率比较低。

  (二)渠道模式单一连云港市云雾茶产业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金字塔式销售渠道,即生产商———总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其主要缺点,一是厂家对销售渠道缺乏有效控制;二是多层结构阻碍效率的提高,且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结构使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四是厂家的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落实保证。

  (三)渠道缺乏创新连云港市云雾茶经营者的市场竞争意识薄弱,市场开拓精神不足,在渠道拓展上缺乏创新精神,多年来一直采取单一的传统的销售模式,未能紧随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仅在茶叶店、超市、茶楼等地方选购或品尝茶叶,而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体验和购买。

  (四)渠道运行效率低及运行成本高目前中国茶叶最常见的渠道模式是大流通模式,其结构为企业———总经销商———二批商———终端———消费者,连云港云雾茶产业亦是如此。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经销层次多、交易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市场体系运行不畅,无法有效地发挥连接茶农、茶叶企业和茶叶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致使茶农的收入低,茶企的收益不高,消费者也难以买到货真价实的茶叶。另外,层次多会导致渠道建设费用、各级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即价格让渡成本增加,造成运行成本过高。

  销售渠道存在的不足,是阻碍连云港云雾茶发展的因素之一。针对连云港云雾茶销售渠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优化建议。

  (一)线.采用密集型分销渠道针对销售渠道宽度过窄这一问题,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应该采用密集型分销渠道,在同一渠道层级上选用尽可能多的渠道中间商来经销自己的产品,建立面向全国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以增加销售量。2.增加渠道方式及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1)增加渠道方式连云港云雾茶产业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传统的销售模式,应该增加渠道方式:①旅游推介。连云港作为一个山海相拥的旅游城市,通过旅游推介云雾茶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渠道。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可以通过传统云雾茶的制作展示,向市民、游客推介云雾茶。并且,在花果山、云台山等茶产地,开展一年一次的茶文化节,形成一种文化风俗。②进入商超零售渠道。连云港云雾茶产业目前的销售比较零散,多在一些茶叶专卖店、特产超市,应该走进现代商超零售渠道,例如与乐天玛特、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签约,甚至是一些便利店等,做到可以买东西的地方就可以买到云雾茶。③走平民路线进社区。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应该走进社区,建立社区专卖店,走平民化路线,深化社区市场,在社区开展以茶艺、授课、鉴伪、品尝、销售为主的一系列活动,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学到茶文化知识。(2)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应该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组合发展,建议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二者并用,直销与分销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通过发展多元化渠道组合来弥补单一渠道形式的不足,从而实现三方面的利益:市场覆盖率的提高,渠道成本降低,满足顾客需求和提高产品声誉。3.增强渠道控制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在传统渠道的金字塔模式下,容易受制于经销商,对市场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所以,云雾茶产业应该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实施短宽型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对渠道的控制。4.创新渠道方式由于烟酒茶有着重合度较高的目标市场群体,所以连云港云雾茶产业也可以由此着手,采用捆绑模式,和著名白酒、啤酒、饮用水等绑定,直接在终端进行捆绑销售。另外,可以拓展销售终端,除了在茶叶店、超市、茶楼进行销售外,还可以在高档会所、健身房、影院、酒店等进行销售。

  (二)线.采取网上直销近几年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茶叶市场的井喷现象,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阿里巴巴平成的包含B2B业务的农产品交易额为198.6亿元,茶叶类位列第三,成交额达到34.16亿元。从针对消费者的网购数据来看,茶叶是淘宝网销量最大的农产品,日销售额达到722万元。茶行业的电子商务销售欣欣向荣,前景广阔。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应该紧随电商发展的步伐,加强电子商务终端的建设,在天猫、淘宝、京东、拍拍等知名购物网站建立销售平台,发展B2B、B2C电子商务,减少中间商环节,直接面向消费终端或消费者,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利润,同时能够给终端的消费者(用户)带来更多利益。2.建立网络推广体系连云港云雾茶应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推广体系,建立自己的网上专卖店,并利用百度推广、搜索引擎、微信营销等方式,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经销商来和企业合作,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3.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管理连云港云雾茶产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销售管理,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所以建立和顾客之间的联系并管理这种关系非常重要。云雾茶产业可以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来建立客户档案,并根据顾客的评价和反馈来改进产品,加强与顾客的沟通,提高顾客满意度。

  山东日照市绿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打造日照绿茶品牌,笔者在日照绿茶主产区――岚山区随机抽选了获得QS认证的绿茶企业30家,就日照地区日照绿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IM电竞官网

  自1966年“南茶北引”以来,经50年的发展,现有茶园1.41万hm2,形成了涵盖北垛山、南北山、朝元山等流域的产业分布格局。已建成碧波、雪青、御青、浏园等茶叶加工销售企业80余家、茶叶合作社110余家、茶叶协会8家,茶叶研究所5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获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49家、“全国十大茶叶专业合作社”1家。该地区是“部级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干茶年产量占山东省茶叶总产量的55.65%,

  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雪青),山东著名商标5个(碧波、御青、圣谷山、百满、景阳青),山东名牌3个(碧波、圣谷经贸、雪青)。碧波、雪青、御青多年获“全国茶叶百强企业”。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和以市场为纽带的三产分离模式相互促进。在国内建立了500余处销售网点,销售、渠道销售、电子商务销售、旅游销售等市场营销模式初见成效。但是,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尚较小,销售渠道尚单一。全地区已注册的茶叶品牌10多个,而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只有1个即中国驰名商标“雪青”,其带动效应也未得充分发挥;茶叶企业营销意识陈旧,创新不够,虽注重销量,但没有建立起富有特色的营销体系。

  先后有19处茶叶基地获国家有机认证,2处基地获绿色认证,21处基地获无公害认证,6家企业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机茶叶认证面积133.3 hm2、无公害标准化茶园面积2 333.3 hm2,碧波、浏园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被山东省农业厅作为参照标准在全省推广应用。但是,总的来看,标准化生产综合基础较差,发展不均衡。茶园选址不科学,地理、土壤条件和水利设施等基础配套不完善;茶树良种化水平较低,全区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133.3 hm2,仅占总面积的 0.94%,远低于全国52%的良种率水平;茶叶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不规范,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影响了茶叶科技应用、质量提升。

  日照地区土壤分棕壤、潮土、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7个土类,其中以棕壤类面积最大(表1),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1]。

  日照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较适宜茶树生长。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12.6 ℃;年平均降水量845~915 mm;年日照总时数2 530 h。相对湿度年平均70%~74%;霜日60 d左右,最多可达80 d以上,最少20 d,全年无霜日平均为226 d[1]。

  日照地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见表2,可以看出,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值不超标[1]。

  茶园灌溉水、茶叶加工用水水质中污染物浓度见表3。可以看出,各污染物浓度值不超标[1]。

  杜绝禁用农药种类如下:一是调节剂比久。二是除草剂:除草醚、甲磺隆、绿磺隆、胺苯磺隆、五二扑。三是杀菌剂汞化合物、砷化合物、敌枯双、六氯苯、克菌丹。四是杀虫剂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基异柳磷、久效磷、地虫磷、氧化乐果、涕灭威、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灭多威、杀虫脒、氰戊菊酯、速扑杀、毒死蜱以及含上述农药成分的各种复配制剂。

  引导茶叶科研所、茶叶生产企业加快无性系良种繁育和本地茶树良种选育工作,推广中茶108、龙井43、白毫早等适生无性系茶树良种,力争至2020年良种率达到50%以上;鼓励茶叶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合理选址,以品种改良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集中建设一批生态良好、设施配套、管理科学的生态示范茶园,提升产业水平,并带动老龄茶园良种改造[1-2]。

  严格农业生产资料源头控制,加强备案登记和流通渠道管理,以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为促进形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加快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建设,推行质量安全强制性认证,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茶叶“三品”认证;加快建设日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对新发展茶园,严格按照茶叶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种植标准、茶树品种、基础配套等相关标准要求,科学规划茶园建设,确保新发展茶园实现机械化作业。对现有茶园,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除春季高档茶叶采用人工采摘外,推广使用大宗茶生产单人、双人采茶机械以及茶叶分级筛选机械,加快茶叶机械化生产进程。

  引导企业整合品牌资源,加强品牌营销,支持茶叶龙头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创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茶叶品牌。引导企业规范使用、维护和宣传区域品牌,加快建设日照干鲜茶叶交易中心。通过茶叶节会、推介会、研讨会及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为茶叶品牌宣传搭建平台,推进品牌运作,提升品牌的影响力[3-4]。

  [1] 张新润.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J].茶业通报,2015(2):73-74.

  [2] 洪达科,金元养,余新祖.借标准化生产 强茶产业经济:婺源县以实施农业部GAP项目为契机打造绿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J].农业考古,2006(2):291-292.

  在普洱茶“虚高”泡沫被挤破之后,更多人重新回忆起那些曾经最先给云南茶叶发展带来的突破,为云茶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的“滇红”和“滇绿”。2008年的昆明茶叶市场,滇红、滇绿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普洱茶。原云南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邹家驹先生说,由于2008年年初的雪灾,对南方的一些产茶大省影响颇大,但云南受雪灾影响小,今年滇红和滇绿的市场已明显表现出活跃状态。无独有偶,临沧澜沧江茶叶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李学政也表示: 今年云南茶叶的发展情况绿茶排第一,红茶次之,普洱已排在后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云南茶业的新一轮茶业洗牌已经开始,和以往的洗牌不同,这次的洗牌是对整个云茶行业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据云南省茶产办统计,2008年普洱茶产量占云南茶叶总产量的31.1%;而红茶占总产量的14.85%1绿茶占总产量的49.44%,绿茶和红茶的比例显著上升。除了促进普洱茶持续健康发展外,重新塑造和提升滇红茶、滇绿茶两大云茶品种的品牌形象也已经得到了云南茶界人士的普遍认可。长期保持合理的、多品种结构的茶业发展格局,才能把云茶从真正意义上打造成继云烟、云花之后,云南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1938年春,应中茶公司寿景伟、吴觉农先生的委派,知名茶界人士冯绍裘由云南下关步行到凤庆。在云南的凤庆凤山发现了质地很好的大叶种茶,芽壮叶肥,白毫浓密。于是制成红、绿茶各500余克,汤色香味为国内罕见。后来两个品种茶带到香港地区茶市,被誉为上品,当年在伦敦拍卖行拍得最高价,就此成就了“滇红”这个著名的品牌。

  在冯绍裘等人的努力下,1939年伴随“滇红”的诞生创建了“顺宁实验茶厂”,1954年该厂随县名改为“云南省凤庆茶厂”。由于“滇红”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滇红”问世之后。国际市场上齐加赞赏,认为外形内质都好,可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早在上世纪40年代,凤庆生产的“滇红”就已经出口到英美等国,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很长一段时期内, “滇红”一直是国家茶叶出口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滇红系列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59年,滇红开始被国务院定为外事礼茶,并于1986年曾作为礼品赠送给访华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因而名声远播,远销俄罗斯、波兰、德国、美国、匈牙利等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盛极一时。

  2006年,就在普洱茶备受追捧的时候,滇红却经历了一段市场的萎靡阶段。滇红企业本身经营模式的老化和普洱茶暴涨的身价,给滇红的发展带来了双重的难题。2007年初,滇红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境,从历史高峰出口量的1万吨滑落到出口量几近于零,云南滇红的产量和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在云南几大茶叶市场内逛了一圈,映入眼帘的都是不同品牌普洱茶的招牌,根本看不到销售滇红的商铺。即使是像滇红集团这样拥有年产量1000~3000吨能力的大型企业,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面对出口严重萎缩的局面下,国内的消费者却又似乎更钟情于英国品牌立顿红茶。

  如果不是从2007年5月底开始,普洱茶价从新高走入低谷的短期震荡,恐怕滇红想要收复市场的机会还不知在哪里。趁着普洱茶的低迷时期,很多滇红企业迅速调整了企业的方向。滇红集团的苏向宇总经理介绍,2007年集团的工作重点就是抓好企业产销机制的完善,为下一步集团发展战略打好基础。这一年,滇红的产品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普洱茶的产量只占总产量的40%左右,传统的优势产品“滇红”系列仍占60%。而且由于较好地建设了30000亩生态茶园,在茶叶生产各个环节狠抓质量关,目前滇红除远销东南亚、欧洲之外,已进入了日本市场,成为云南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准进入日本茶叶市场的茶企。

  苏经理对于近来滇红集团的发展历程可谓感触良深,他说:“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命运,都在于其产品的质量,都在于对市场的敏锐把握。”

  而在成都做滇红经销商的魏先生也表示,2007年,他店里的红茶在10月份就悉数告罄,还没到货的滇红也被预订一空!而普洱茶的销售则一直卖到了次年春节。出口方面,今年起,滇红已经展开了其世界布局,广泛地走进英联邦国家的各大超市,在这些国家流行喝下午茶,许多人已经习惯于喝滇红的红茶了。

  尽管滇红这老字号的形成、老品牌的流传都与它的地域优势密不可分。历史品牌是由独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赋予它无法复制的内涵,这种内涵在今天就是商品无与伦比的市场竞争力,这是策划工作室或者广告公司所虚拟不出来的,这也是现代消费者所崇尚和缅怀的。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要破了6.8,滇红茶将停止所有的出口,转做内销。”苏向宇透露,2008年,滇红计划出口1000吨红茶,但现实可能不会那么简单。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太快,而苏向宇的底线。他无奈地说:“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低于6.8,连出口退税那点钱,滇红都要拿去填汇率损失了,减少损失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再出口,转成只做内销。”可见,人民币升值已经让滇红集团的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

  看来,出口红茶已经没有多少利润了,但滇红作为老牌的红茶企业,却一直在坚持生产红茶、出口红茶。“国际客户一旦丢了,就很难再有机会合作了。”苏向宇说,坚持生产和销售,不单是滇红的事。“只要还在生产,茶农的生活就有保证,机器在转,职工就能领到工资,更重要的是,中国红茶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打拼出来的江山,也能守住。不到万不得已,滇红集团绝对不会丢掉那些国际客商。”尽管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状况,但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在2008年成为滇红的目标,一个广阔海外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有关人士表示,滇红会慢慢强大起来,而伴随着这种强大,在国际茶叶供给采购方面,滇红的谈判砝码也会增加,而且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的商业契机,滇红正在展开在全世界的销售战略。据一些知情人士表示。2008年,滇红集团一个月内,就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吨的订单。与此同时,“娃哈哈”、“统一”两大饮料品牌,也各自向滇红集团订购了600U屯滇红红茶原料,甚至连世界知名品牌立顿红茶都拼配有30%左右的云南滇红。

  前几年的普洱茶过度热炒,导致了市场上各茶类的发展平衡被打破,红茶滞销主要原因是红茶的价格比普洱茶贵了许多。如今市场终于回归了理性,红茶的起色非常大!红茶是云南茶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云南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大叶种、中叶种、小 叶种各类茶种都能生长,这些优势决定了云南可以生产多品种茶类。历史上只有晒青绿茶的云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进省外技术,开发研制成功了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酶绿茶,改变了大叶种晒青茶苦涩味重、“云南大叶茶不适宜制绿茶,难以制好绿茶”的结论,形成了一大批优质名牌“滇绿”,一度成为云茶的主要茶品。这些名牌“滇绿”至今仍然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并出口国际市场,为改变上世纪90年代云茶销售困难的局面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的绿茶发展呈现出这样的一个状态:1990年至1993年,凤庆“尖山云雾”走俏省内绿茶市场,大渡岗“岗绿”以低价取胜,进入千家万户;1994年至1996年“元阳云雾”受宠;1997年开始耿马蒸酶、清凉山磨锅茶占蒸青茶和炒青茶消费主导地位;再后来思茅地区精制工艺绿茶畅销沿海地区及省内旅游市场。以“滇绿”一号为倒,它是1959年凤庆茶厂华严庵茶叶试验站以种植于海拔1700米左右红壤土质的夏茶鲜叶为原料制成。外形条索紧直雄壮,峰苗秀丽,银毫显著,色泽油润。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高锐持久,叶底嫩绿匀齐。当年,经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布样,以每磅19先令售与荷兰考尔威脱夫公司,创当时华茶外销鲜有高价。

  云南绿茶市场的状况曾一度表现为“散”和“乱”。市场无序竞争,经营秩序混乱,产品质量混乱,品名、品牌混乱,假冒伪劣欺诈性经营层出不穷。大部分茶园、茶厂管理落后,产品质低价廉,每年近70%的毛茶原料低价销往省外以维持茶厂生存,形成无名牌产品、无龙头企业,更无一家企业能走出云南开辟国内、国际的品牌市场。记者在昆明茶叶市场采访时也从很多销售滇绿的茶庄了解到,滇绿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本地人,因为绿茶价格低,适合普通大众饮用。但也因为价格低,产量又大,因此滇绿的利润很薄,为了维持销售量,就只能薄利多销。

  近几年受普洱茶的虚高、低谷等风波,再到2007年云南的茶叶市场整体疲软,绿茶销售也几经沉浮,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普洱茶最火的时候,云南的大叶种茶叶几乎都被加工成了普洱茶和出口原料茶,因此,滇绿的销量锐减,这种局面,一直到2007年5月之后才有所缓解。

  2008年,云南的绿茶市场表现出活跃的状态,基本恢复到2005和2006年的销售状态,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在春茶上市期间,普洱茶普遍面临困局之时,滇绿爆出冷门。云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马贞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单芽碧螺春从春茶上市时的80元/公斤经过3个月时间上涨到110元/公斤,价格每个月上涨10元,实现了价格“三级跳”,蒸酶则一直保持在10~20元/公斤平稳运行。究其原因,首先是今年普洱茶成交量萎缩,绿茶的销量就凸显出来了;其次是因为今年价格比以往低,去年的原料价格太高,所以成品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另外也因为年初一些茶区受雪灾影响产量减少,只有从云南调货。

  “最近两年,云南茶叶的茶类结构是:普洱茶占60%左右,绿茶占30%左右,红茶占10%左右,普洱茶的比例明显过大!”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黄炳生说,“滇绿”也是云茶的优势产品,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一定的地位,市场消费需求是多方面并不断变化的,不能人为丢失“滇绿”的市场。“云南夏秋季阴雨天气较多,阴雨天制作炒烘青茶、蒸酶绿茶,恰好避免了坏天气影响制作普洱茶的困难。同时针对当前国内各地的茶叶市场上普洱茶的库存量较大,建议云南各茶区从春茶开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适当压缩普洱茶的产量,增加“滇绿”、“滇红”的生产。在继续开拓普洱茶市场的同时,加快恢复“滇绿”、“滇红”茶叶市场,把原有的一批优质品牌绿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柏联茶业总经理王达三就表示,柏联虽然进入茶行业的时间非常短,但景迈山茶庄园在开业当年就接到一笔150吨烘青绿茶的订单,虽然量不算很大,但这笔订单的利润,足以保证了我们企业一整年的运作费用。

  记者刚从云南省茶产办获悉的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云南茶业市场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营销方式发生明显转变,“云茶”消费区域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开拓潜力十分广阔。

  打造百亿脐橙产业园是“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县农业局因地制宜,以屈姑食品公司为载体,着力培育屈姑食品公司这个脐橙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争取领导支持。通过多方努力,屈姑食品公司的发展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全力支持扶持。积极向上争取,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公司支持。先后争取县内金融机构为公司贷款3000万元,支持公司董事长李正伦在柑橘协会换届中担任理事长,构建了县内生产、销售、科研网络,帮助公司开拓、等脐橙销售市场,在等乡镇扶持公司建设配套生产基地,帮助公司解决了商标使用、包装设计、广告牌架设等一些实际问题。

  1、屈姑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制定了公司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委托轻工设计院完成了公司“50亿柑橘综合利用生态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总投资为13499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20万吨鲜果商品化处理、20吨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配套包装材料产业三大部分。二是产品开发及市场不断拓展。脐橙深加工产品达到17个,新增销售网点68个,在成功进驻南非市场后,十一月又进驻了法国市场,并在迪拜设立了海外办事处。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了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设施建设。四是公司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公司已完成销售收入16791万元,销售各类屈姑产品3万多吨。今年新上“年产一万吨膳食纤维等综合利用产品”项目的生产线平米厂房的局部改造已经完成;5000吨冷库部分技改后正在调试;100吨低温库的建设已经竣工;在原水果批发市场新建的“秭归脐橙鲜果交易展示中心”,主体钢架结构已经完成。

  2、“脐橙深加工”项目研究不断深入。加强与华农大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脐橙零废弃加工创新技术综合利用项目有新的突破,目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前已开发出果茶、果酒、果醋、精油、辛弗林等系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产业效益。

  3、脐橙销售业绩不断增长。作为我县最大的脐橙营销龙头企业,屈姑公司今年将围绕“保八争十”(保证销售8万吨,争取销售10万吨)的目标,立足国内五大市场和国外五个国家,公司各个销售网点正加紧收购。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宽光的视野IM电竞app下载、非凡的举措,才能真正做大做强秭归脐橙产业。

  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一是开展招商引资。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树立“以大项目引领大农业”、“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先后赴浙江、江苏等地开展招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秭归脐橙精品园核心示范试验区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将建成“果园标准、操作机械、排灌管网、管理统一、道路便捷”的现代果园,建设代表秭归脐橙最高种植水平的核心板块。

  年,我县与外省企业签约在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3个,签约金额为9.8亿元,创农业招商引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总投资3亿元的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肉鸡加工和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文龙鲟业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投资5亿元的康辉集团食品工业园项目。此外,县农业局还争取实施了现代农业、烟灯堡村脐橙精品园、秭归脐橙精品园核心示范试验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等13个农业项目,国家投资达5700万元,有力地夯实了我县农业发展基础。

  项目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的助推器。没有项目,农业工作就没有抓手。坚持抓住农业项目不放松,是农业部门近期乃至今后长时期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一果两叶”发展重点,不断加大柑橘、茶叶的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在柑橘产业上重点建设好烟灯堡村脐橙精品园、秭归脐橙精品园核心示范试验区,在茶叶产业上重点建设好中坝子生态高效茶叶样板园、月亮包村现代茶叶精品示范园,以引领两大特色农业的发展。三是注重创建农业品牌。积极组织秭归脐橙申报“省三大名果”评选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加大对秭归脐橙、九畹丝绵茶等品牌的宣传。四是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参加农博会、国际农交会、柑橘产销对接会等农产品展销会,进一步加强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企业的联系,推动柑橘、茶叶的产品销售。继续筹办好第四届秭归脐橙节,在巩固好地区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今年还积极开拓太原、等西北地区市场,进一步扩大秭归脐橙的市场占有率。五是努力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水平。扎实开展“科技下乡垄上行”活动,坚持围绕重点产业办好示范样板,扎实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广农业先进科技,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895场8.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4.7万份,与市县电视合制作《垄上行》、《农家顾问》等专题栏目13期。组织了百名县乡农业技术干部先后赴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为期一周的知识更新轮训,组织了1300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县农广校进行,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科技素质显著提高。

  1、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全县新发展柑桔1万亩,总面积达到23万亩,为百亿脐橙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建茶园0.8万亩,总面积达到6.17万亩。柑橘品改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伦晚、纽荷尔等优良柑橘品种面积占到了柑橘总面积的70%。本地大叶茶、宜红早等良种茶叶面积占到了茶叶总面积的35%,农民从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2、先进技术进一步普及,科技兴农水平进一步提高。“伦晚脐橙”等20个优良品种、“生态栽培”等十项轻简栽培技术、“猪沼果”等十项种植模式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农业生产依靠科技得到了增产增收。

  3、秭归脐橙品牌影响进一步提升,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展。月份,秭归脐橙获得“省三大名果”称号。在办好“秭归脐橙开园仪式暨产销对接会”的基础上,将在北京、太原等地开展秭归脐橙促销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秭归脐橙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达到了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外销数量、增加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

  缘始“桂香茶”历史文化发掘与桂茶园的打造。提起坦洋茶叶,最早闻名天下的并不是坦洋工夫红茶,而是天然馥郁香气的桂香茶。没有桂香茶,坦洋的茶就没那么名扬天下(摘自《坦洋工夫茶话》)。坦洋工夫·桂香茶,民间有传说:在宋代坦洋村四围茶山上植满桂花树,每年八月,桂花开了,桂香十里,茶树常年沐浴桂香,侵肤透骨,用这种茶树鲜叶,生产出坦洋工夫·桂香茶,被消费者誉为“茗中佳品”。福安县志有记载:“桂香山,在坦洋,产茶甚美,山麓登桂岩,香闻数里。”茶企茶人在探寻,时隔百年,沧海桑田,坦洋“桂岩”的桂树没了,“坦洋工夫”的生产仍在延续,但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工夫茗国佳品,坦洋工夫·桂香茶因生产中断,无影无踪。只有民间纷传,县志只言片语记载。

  新坦洋茶业集团,不仅发掘了坦洋工夫·桂香茶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并以传承坦洋工夫·桂香茶历史文化积淀,重塑坦洋工夫百年辉煌为已任,担当起复兴坦洋工夫领军茶企的应有责任。为此,董事长多次深入坦洋村调研,发现坦洋村的地形气候与公司天湖山茶叶基地地形气候基本相似,都是三面环山,小溪中流,常年云雾缭绕。天湖山海拔比坦洋高100-150米,且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气温与当时坦洋村气温也基本一致。这个发现让张锦华董事长与坦洋工夫·桂香茶结下不解之缘,缘始“桂香茶”历史文化发掘与“桂茶”园打造。10多年前,张锦华董事长带领全体职工,在树龄60多年的坦洋工夫母种(原料)菜茶园套种桂花树,建设“桂茶”园2206亩,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列为“世界上桂花树与茶树套种面积最大的种植园。”在“桂茶”园中,桂树与茶树根系相盘,枝叶相抚,同时萌芽、开花,茶树浸染于桂香之中,侵肌透骨,酿造出茶树优良品质。因此,用“桂茶”园的秋季茶叶,生产出坦洋工夫·桂香茶,品质不逊于历史上桂香茶,而饮誉国内外,普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12中国海峡名企名茶春季珍品品鉴系列活动中,新坦洋天然桂香茶以60万元每公斤拍卖价获红茶类竞拍最高价,刷新了坦洋工夫历史竞拍记录。

  缘因“桂香茶”成就新坦洋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闽东福安市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市,坦洋工夫是福安市公共品牌红茶。经福安市茶业协会授权生产坦洋工夫品牌红茶的茶企有100多家,新坦洋茶业集团是其中一家。在这种情况下,张锦华董事长觉得100多家企业生产一个共同品牌红茶,那么生产坦洋工夫品牌红茶进程中,应如何在传承百年传统基础上,解决创新问题,又如何在保持产品共性基础上,彰显产品个性。因此,新坦洋茶业集团在市茶业协会授权生产坦洋工夫品牌红茶伊始,就确定了“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而新坦洋茶业集团对桂香茶历史文化的发掘,“桂茶园”的打造,坦洋工夫·桂香茶的生产,使企业在生产坦洋工夫进程中,较好解决了传承(共性)与创新(个性)这个关键问题。因此说,坦洋工夫·桂香茶品牌文化的打造,成就了新坦洋茶业集团“产品差异化战略”定位。福安市茶业协会会长陈成基指出:“新坦洋‘桂香茶’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创新,实属珍贵”。坦洋工夫·桂香茶,一经投放国内外市场,即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年销售额达上亿元人民币,并先后荣获“首届香港国际茶展最高奖项——我最喜爱的红茶”、“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金奖”、“上海世博会名茶金奖”、“第七届马来西亚中国进出口商品展览会金奖”。

  缘成“资源整合——合力共赢”新型销售模式。当下是品牌制胜、渠道为王的时代。新坦洋茶业集团在做强做大坦洋工夫·桂香茶品牌的同时,在全国已建立179家加盟店和1900多个专柜的销售渠道骄人业绩。但张锦华董事长深感不足,一是产品单一,二是销售渠道相对狭小。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着“容万物,和天下”的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果断采取了“资源整合——合力共赢”的新型销售模式,把企业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天地。首先,引进千万资金做大品牌。新坦洋茶业集团与福建弘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具有较强实力公司,强强联合,一拍即签约,由弘凯创业投资公司给新坦洋茶业注入6000万元,用于支持加盟店的发展,特别对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加盟店给予30至50万元的两年免息资本扶持。其次,同业公司进行销售合作。2011年,新坦洋茶业集团与台湾榕泉茶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新坦洋茶业集团生产的坦洋工夫·桂香茶入驻该公司在台湾各大城市茶叶专卖店和专柜销售,很受台湾消费者青睐,销售量逐月攀升。台湾榕泉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就在新坦洋茶业集团的全国所有加盟店和专柜销售。实现合作共赢。其三,开拓虚实两个市场。即线上开网店,开拓虚拟市场,线下增开实体店,拓展有形市场,以此拓宽营销渠道,提升新坦洋茶叶市场份额与品牌知名度。其四,做强做大品牌,着力组建子公司。为了做强做大自身品牌,新坦洋茶业集团在全国新组建子公司,促使新坦洋销售渠道拓宽,增加茶叶销售量。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雨季明显,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山清水秀,空气清洁,没有污染,土地多为红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常年茶园总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干茶7500吨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占当时农业总产值的10;茶叶税收300万元以上,占当时全县总税收的1/7;有茶厂382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茶叶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桃江茶叶生产滑坡,茶园面积、产量连年减少。自1998年以来,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业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桃江茶叶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桃江茶业发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1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品牌茶发展战略,推广名优茶加工技术、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美人河”竹叶、“雪峰山”毛尖等5个茶叶,相继被评为湖南省名优茶;推广以综合防治病虫、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全县有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等74个生产基地的13000亩茶园,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的茶厂有四个: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的“灵仙园”茶、桃江县“美人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美人河”茶、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雪峰山”茶、桃江县“桃谷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谷山”茶,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自20__年起,将茶叶生产纳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5”工程的重要内容,启动了全县茶叶优势产业带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投劳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了以鸬鹚渡淘金山为中心、以灰山港雪峰山为中心和以马迹塘县茶科所为中心的三个上万亩的茶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开发。20__年三个产业带茶园总面积33000亩,其中常年采摘面积13000亩,全年共产茶叶2300吨,产值2210万元,其中绿茶1200吨,黑毛茶1100吨。

  1.3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依托湖南省农业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等技术推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针对在桃江茶叶生产中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了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茶园免耕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研究等相继获得省市丰收计划和科技进步奖;同时,从20__年起,以湖南省品牌茶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目前三个优势产业带普遍推广名优茶生产技术,年产名优茶147吨,产值880万元;在多年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强有力的茶叶科技队伍,全县有茶叶技术干部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3人。

  1.4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70-80年代我县茶叶的辉煌,造就了我县一批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流的茶叶精制加工营销队伍和精制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县共有大小茶厂70家,其中比较有规模的大中型精制茶企业19家,20__年,加工销售干茶7000余吨,产值上1亿元,创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了全国绿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特别是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桃江“浩茗”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县茶业的两大龙头,公司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先进、特色明显、加工能力强,其中“仁和”茶业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厂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年加工能力20__吨,20__年加工茶叶1500吨(其中红条茶300吨、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20__万元,上交国家税收25万元;“浩茗”茶业占地32亩,加工厂房与仓库5000余平方米,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固定资产1350万元,年茶叶精制能力6000吨,20__年精制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1800余万。

网站地图